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99re66在线观看精品免费

資訊中心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污泥發黃沉降性差的原因及對策!

污泥發黃沉降性差的原因及對策!

污泥發黃且沉降性能差可能由多種原因導致,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原因:-污泥負荷過高:單位質量的活性污泥每天要處理的有機物量過高,微生物無法有效消化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從而導致污泥過度增殖,絮凝體結構不穩定,沉降性能下降。-進水中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消毒劑、石油類等,會對微生物產生抑制作用,使污泥活性降低,進而影響沉降性能。-活性污泥老化:長時間運行后,活性污泥逐漸老化,活性降低,部分活性污泥死亡,會產生黃色的溶解性有機物,同時也會導致沉降性能變差。-金屬離子的影響:污水中含有的鐵、銅、錳等金屬離子在處理過程中可能形成黃色沉淀。-營養不均衡:C、N、P等比例失調,會導致絮體顆粒小,不易沉降。-絲狀菌污泥膨脹:鏡檢可發現大量絲狀菌,這會影響污泥的沉降性能。-非絲狀菌污泥膨脹:主要是溶解氧偏低導致的。-環境因素:例如溫度過低,微生物酶促反應速度下降,會使活性污泥活性降低,沉降性能變差。-酸化處理:酸性環境導致污泥顆粒表面電荷變化,電相互斥減弱,協同作用變差,從而使污泥沉降性能下降。為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可采取以下措施:調整污泥負荷、保證微生物活性、減少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防止污泥老化、投加營養鹽和微量元素以保持充足營養、適當調整曝氣量、穩定水中溶解氧含量、充分發揮調節池作用使水質均勻等。同時,應定期進行活性污泥的檢測和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2024-11-14

more

粵海水務:從源頭到龍頭!以“智慧水”守護民生幸福

粵海水務:從源頭到龍頭!以“智慧水”守護民生幸福

“智慧原水”工程、“智慧水廠”、“碳中和”水廠、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全流程數字孿生平臺……作為粵海控股集團旗下集原水、自來水、污水處理、水環境綜合治理、清潔能源、科技研發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水務全產業鏈大型服務運營商,粵海水務正努力打造覆蓋“引水-制水-供水-用水-污水處理”全鏈條的智慧水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近年來,粵海水務不斷邁開跨越發展步伐,目前已在全國投資運營水務項目110個,服務1億人口,水處理規模達5899萬噸/日。“數智”守護供水生命線圍繞落實省國資委拓新工程行動和粵海控股集團構建“1281”治企體系有關工作部署,粵海水務堅定貫徹“科技強企”戰略,利用工業互聯網、機器感知、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促進水務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積極推動“智慧水務”高新技術體系全國先行起步。作為水務系統的“智慧大腦”,“智慧水務”實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水務管理技術的結合,可實時感知各項運行狀態和數據,及時地了解水廠生產、管網輸配、終端用水等多方面情況,并通過數據分析來預測和解決問題,讓水務管理決策更加智能、精確,從而更好地保障用水安全,提升水務服務質量。在粵海水務負責運營管理的東深供水工程沿線,自動化監控系統可對沿線8萬余個數據點進行“毫秒級”掃描監視,實時反饋工程全線各現場的設施設備運行實況。粵海水務東深供水工程“智慧調度中心”多梯級需水量精準預測及智能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可實現全線流量平衡、優化調度。利用AI攝像機、熱成像、聲音監測等多種智能監測設備及技術,構建智能巡檢系統,對廠站、湖庫等設備運行狀態、人員行為、環境風險等自動巡檢,減少人工現場操作。智能巡檢機器人數字孿生的智慧運管2020年,粵海水務攜手全國科技頭部企業,打造了國內“鯤鵬智慧水務聯合創新實驗室”,合作開發“智慧水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及云平臺,共建國產化水務產業生態,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水技術、管理及相關行業產品的深度融合,推進前沿技術在智慧水利水務領域的創新研發與應用。粵海水務廣州南沙“智慧水廠”在自來水運營管理領域,粵海水務目前已基本實現自來水廠、配水管網、加壓站及用戶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等“全流程”無人、少人值守智能化管控,并將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腹地的廣州南沙黃閣水廠重點打造成為企業“智慧水廠”標桿示范點。在黃閣水廠調度平臺,即可實現2座取水泵站、2座自來水廠、1座主力加壓泵站的遠程調度,結合現場具有AI視頻識別能力的軌道機器人、水廠“AI模型+邊緣計算”智能加藥系統等應用,水廠運營效益大大提升。粵海水務邊緣智能網關聚焦生產做精智慧“水文章”依托產業資源優勢,粵海水務聚焦解決“引水-制水-供水-用水-污水處理”重要生產環節和運營、服務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有的放矢開展“智慧水務”高新體系研發與應用,近年來先后獲得專利及軟著等知識產權100多項,推動10個“智慧水務”項目成功服務香港市場。今年6月,2024年香港開放建筑信息模型(openBIM)和開放地理信息系統(openGIS)獎項揭曉獲獎結果,粵海水務聯合建設的2個科技創新項目,榮獲技術解決方案類的榮譽提名獎和基礎設施類的優異獎。針對行業廣泛關注的“智慧控漏”技術,粵海水務基于物聯網和GIS平臺等先進技術,通過打造“智慧管網”數字化生態體系,有力提高供水管網安全水平、降低管網漏損,從而實現綠色環保、節能降耗與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同步提升。粵海水務“智慧管網”系統針對供水管網漏點不易發現、探漏工作量大、人工探漏經驗限制強等實際問題,粵海水務下屬科榮股份自主研發分區優化及漏損預警算法,由系統自動推薦較佳管網分區優化計量方案,準確定位漏點區域,獨有的漏損控制策略計算模型還可自動推薦較為經濟的漏損控制措施組合。在空間數據及管網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集成了供水管網漏失檢測與控制的關鍵技術,對各個管網分區的漏損進行統一分析,有效縮小漏損目標區域,方便業務人員在更小范圍內進行管道檢漏與排查作業,真正做到實時監控,有效提升漏損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下一步,粵海水務將高質量制定“一企一策”和“一項目一方案”,不斷集聚高層次平臺、高水平團隊、高轉化機制等創新要素,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快培育形成強勁新質生產力,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為助推美好灣區、美麗中國建設貢獻“粵海力量”。

2024-11-05

more

水處理行業名詞大匯總!

水處理行業名詞大匯總!

一、化學水處理1、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殼表面,暴露于大氣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澤四種水體的總稱,亦稱“陸地水”。2、地下水;是貯存于包氣帶(包氣帶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以下、潛水面以上的地質介質)以下地層空隙,包括巖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存在于地殼巖石裂縫或土壤空隙中。3、原水;是指采集于自然界,包括并不僅限于地下水,水庫水等自然界中能見到的水源的水,未經過任何人工的凈化處理。4、PH;表示溶液酸堿度的數值,pH=-lg[H+]即所含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的負值。5、總堿度;水中能與強酸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這類物質包括強堿、弱堿、強堿弱酸鹽等。6,酚酞堿度;就是用酚酞作指示劑所測得的堿度(滴定終點pH=8.2——8.4)。7、甲基橙堿度;就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劑所測得的堿度(滴定終點pH=3.1——4.4)。8、總酸度;酸度指水中能與強堿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包括無機酸、有機酸、強酸弱堿鹽等。9、總硬度;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離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總含量稱為水的總硬度。10、暫時硬度;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經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這種硬度稱為碳酸鹽硬度,亦稱暫時硬度。11、永久硬度;由于水中含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鹽類物質而形成的硬度,經煮沸后也不能去除,這種硬度稱為非碳酸鹽硬度,亦稱永久硬度。12、溶解物;以簡單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在水(或其它溶劑的)溶液中存在,粒子大小通常只有零點幾到幾個納米,肉眼不可見,也無丁達爾現象.用光學顯微鏡無法看到13、膠體;若干分子或離子結合在一起的粒子團,大小通常在幾十納米至幾十微米,肉眼不可見,但會發生丁達爾現象.小的膠體粒子無法用光學顯微鏡看到,大的可以看到.14、懸浮物;是大量分子或離子結合而成的肉眼可見的小顆粒,大小通常在幾十微米以上.用光學顯微鏡可以清楚看到.懸浮物顆粒較長時間靜置可以沉淀。15、總含鹽量;水中離子總量稱為總含鹽量。由水質全分析所得到的全部陽離子和陰離子的量相加而得,單位用mg/L(過去也用PPM)表示。16、濁度;也稱渾濁度。從技術的意義講,濁度是用來反映水中懸浮物含量的一個水質替代參數。水中主要的懸浮物,一般也就是泥土。以1L蒸餾水中含有1mg二氧化硅作為標準濁度的單位,表示為1PPm。17、總溶解固體;TDS,又稱溶解性固體總量,測量單位為毫克/升(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體。18、電阻;根據歐姆定律,在水溫一定的情況下,水的電阻值R大小與電極的垂直截面積F成反比,與電極之間的距離L成正比。19、電導;水的導電能力強弱程度,就稱為電導度S(或稱電導)。20、電導率;水的導電性即水的電阻的倒數,通常用它來表示水的純凈度。21、電阻率;水的電阻率是指某一溫度下,邊長為1CM立方體水的相對兩側面間的電阻,其單位為歐姆*厘米(Ω*CM),一般是表示高純水水質的參數。22、軟化水;是指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鹽量不變。23、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于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電阻率(25℃)0.1--1000000Ω.cm,含鹽量為1.5mg/L。24、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如SiO2、C0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0.1μs/cm,電阻率1.0--1000000Ω.cm。含鹽量<1mg/l。25、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O.1—0.055μs/cm,電阻率(25℃)>10×1000000Ω.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電阻率(25℃)為18.3×1000000μs/cm。26、除氧水;也稱脫氧水,脫除水中的溶解氧,一般用于鍋爐用水。27、離子交換;利用離子交換劑中的可交換基團與溶液中各種離子間的離子交換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28、陽樹脂;具有酸性基團。在水溶液中酸性基團可以電離生成H+,可以與水中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29、陰樹脂;含有堿性基團他們在水溶液中電離并與陰離子進行離子交換。30、惰性樹脂;無活性基團,沒有離子交換作用,相對密度一般控制在陰、陽樹脂之間,用以隔開陰、陽樹脂,避免陰、陽樹脂在再生時的交叉污染,使再生更加完全。31、微濾;MF又稱微孔過濾,屬于精密過濾。微濾能夠過濾掉溶液中的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微粒和細菌(公眾號:泵管家)。32、超濾;UF,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目的,膜孔徑在20——1000A°之間。33、納濾;NF,是一種介于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34、滲透;滲透是水分子經半透膜擴散的現象。它由高水分子區域(即低濃度溶液)滲入低水分子區域(即高濃度溶液)。35、滲透壓;對于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較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36、反滲透;RO,反滲透就是通過人工加壓將水從濃溶液中壓到低濃度溶液中,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36、滲析;又稱透析。一種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操作,利用膜對溶質的選擇透過性,實現不同性質溶質的分離。37、電滲析;ED,在電場作用下進行滲析時,溶液中的帶電的溶質粒子(如離子)通過膜而遷移的現象稱為電滲析。38、EDI;又稱連續電除鹽技術,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膜技術和離子電遷移技術相結合的純水制造技術。39、回收率;指膜系統中給水轉化成為產水或透過液的百分率。40、脫鹽率;通過反滲透膜從系統進水中除去總可溶性的雜質濃度的百分率,或通過納濾膜脫除特定組份如二價離子或有機物的百分數。41、透鹽率;脫鹽率的相反值,它是進水中溶解性的雜質成份透過膜的百分率。滲透液:經過膜系統產生的凈化產水。42、通量;以單位膜面積透過液的流率,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升(l/m2h)或每天每平方英尺加侖表示(gfd)。43、產品水;凈化后的水溶液,為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產水。44、濃水;透過膜的那部分溶液,如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濃縮水。二、循環水處理45、循環水;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46、直流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僅僅通過換熱設備一次,用過后水就被排放掉。47、敞開式循環水;以水冷卻移走工藝介質或換熱設備所散發的熱量,然后利用熱水和空氣直接接觸時將一部分熱水蒸發出去,而使大部分熱水得到冷卻后,再循環使用。48、封閉式循環水系統;又稱為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此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后不是馬上排放掉,而是回收再用。49、冷卻塔;是用水作為循環冷卻劑,從一系統中吸收熱量排放至大氣中,以降低水溫的裝置。分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冷卻方式。50、布水器;回水通過布水器均勻分布到填料上。51、填料;回水經過填料形成水膜,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52、收水器;回收部分蒸發水蒸汽中攜帶的液體水。53、循環水量;指循環水系統上冷卻塔的循環水量總和。n50保有水量:循環水系統內所有水容積的總和,等于水池容積及管道和水冷設備內水的容積總和。54、補充水量;用來補充循環水系統中由于蒸發/排污/何飛濺的損失所需的水。55、旁濾水量;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分流出部分水量按要求進行處理后,再返回系統的水量。56、蒸發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蒸發損失的水量。57、排污水量;在確定的濃縮倍數條件下,需要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排放的水量。58、風吹泄露損失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風吹和泄露損失的水量。59、補充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補充所損失的水量。60、濃縮倍數;循環冷卻水的含鹽濃度與補充水的含鹽濃度之比值。61、換熱;物體間的熱量交換稱為換熱。循環水換熱有三種基本形式:熱交換、對流換熱、輻射換熱、蒸發換熱。62、導熱;直接接觸的物體各部分之間的熱量傳遞現象叫導熱。63、對流換熱;在流體內,流體之間的熱量傳遞主要由于流體的運動,使熱流中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這種熱量傳遞方式叫做對流換熱。64、輻射換熱;高溫物體的部分熱能變為輻射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到接收物體后,輻射能再轉變為熱能而被吸收,這種電磁波傳遞熱量的方式叫做輻射換熱。65、蒸發換熱;通過水分子蒸發時要帶走汽化潛熱的一種換熱形式。66、冷卻水進出口溫差;冷卻塔入口與水池出口之間水的溫差。67、濕球溫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氣狀態下,空氣中水蒸汽達到飽和時的空氣溫度。68、干球溫度;是溫度計在普通空氣中所測出的溫度,即我們一般天氣預報里常說的氣溫。69、物理清洗;通過水的流速將管道內雜物清洗出管道。70、化學清洗;通過藥劑的作用,使金屬換熱器表面保持清潔及活化狀態,為預膜做準備。71、預膜;即化學轉化膜,是金屬設備和管道表面防護層的一種類型,特別是酸洗和鈍化合格后的管道,可利用預膜的方法加以保護。72、緩蝕劑;抑制或延緩金屬被腐蝕的處理過程。73、阻垢劑;利用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防止換熱設備的受熱面產生沉積物的處理過程。74、氧化性殺菌劑;具有強烈氧化性的殺生劑,通常是一種強氧化劑,對水中的微生物的殺生作用強烈。75、非氧化性殺菌劑;不是以氧化作用殺死微生物,而是以致毒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因而,它不受水中還原物質的影響。76、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為時消毒劑)中氧化能力相當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77、余氯;余氯是指水經過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78、化合性氯;指水中氯與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種,以NHCl2較穩定,殺菌效果好,又叫結合性余氯79、游離性余氯;指水中的ClO-、HClO、Cl2等,殺菌速度快,殺菌力強,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80、正磷;磷酸鹽中的+5價的磷。81、有機磷;是含碳-磷鍵的化合物或含有機基團的磷酸衍生物。82、總鐵;各種存在狀態的鐵,包含所以鐵元素。83、總鋅;各種存在狀態的鋅,就是包含所有鋅元素的。84、藥劑停留時間;藥劑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有效時間。85、結垢;水中溶解的鈣、鎂碳酸氫鹽受熱分解,析出白色沉淀物,漸漸積累附著在容器上(公眾號:泵管家),叫結垢。86、腐蝕;指(包括金屬和非金屬)在周圍介質(水,空氣,酸,堿,鹽,溶劑等)作用下產生損耗與破壞的過程。87、生物粘泥;由微生物及其產生的粘液,與其他有機和無機雜質混在一起,粘著在物體表面的粘滯性物質。三、污水處理88、生活污水;主要是人類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廚房用水、洗滌用水和衛生間用水所產生的排放水,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89、市政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系統的污水的統稱。載合流制排水系統中,還包括生產廢水和截留的雨水。市政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網匯集并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90、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91、COD;化學需氧量,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每升水樣消耗氧的毫克數表示,通常記為COD。92、BOD;地面水體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稱生化需氧量,通常記為BOD,常用單位為毫克/升。93、BC比;表示水中污染物的可生化程度,0.1-0.25難生化,0.25-0.5可生化,>0.5易生化。94、TOC;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反映水中氧化的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單位為ppm或ppb。95、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96、有機氮;與碳結合的含氮物質的總稱,如蛋白質、氨基酸、酰胺、尿素等。97、凱氏氮;TKN,是指以基耶達(Kjeldahl)法測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條件下能轉化為銨鹽而被測定的有機氮化合物。98、硝態氮;NOxˉ,是指硝酸鹽中所含有的氮元素。硝酸跟與亞硝酸根只和。99、總氮;TN,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100、總磷;TP,水樣經消解后將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后測定的結果,以每升水樣含磷毫克數計量。101、次磷;以H2PO2ˉ形式存在的磷酸鹽,正常化學除磷去除不了,需要轉化為硫酸根才能去除。102、色度;是指含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物質或膠狀物質所呈現的類黃色乃至黃褐色的程度。103、格柵;用于去除水中漂浮物。104、初沉池;又稱一沉池,污水處理中用于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的構筑物。105、調節池;用以調節進、出水流量的構筑物。主要起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作用,以及對污水pH值、水溫,有預曝氣的調節作用,還可用作事故排水。106、事故池;事故水收集池,是污水處理過程中所需構筑物的一種,在處理化工、石化等一些工廠所排放的高濃度廢水時,一般都會設置事故池。107、隔油池;利用廢水中懸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108、氣浮;在水中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空氣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形式附著在懸浮物顆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狀態,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109、生化池;生化處理中細菌代謝所處的場池子。110、二沉池;即二次沉淀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回流活性污泥。111、平流式沉淀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和出口分設在池長的兩端。112、豎流式沉淀池;又稱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廢水豎向流動的沉淀池。池體平面圖形為圓形或方形,水由設在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通過污泥自身重量沉淀。113、幅流式沉淀池;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進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緩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出水渠。114、污泥池;一般是用于盛放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的池子。115、監測池;又稱清水池,用于盛放處理過的污水。116、凝聚;膠體失去穩定性的過程。俗稱膠體脫穩。117、絮凝;脫穩膠體互相聚結成大顆粒絮體的過程。118、混凝;通過脫穩、絮凝形成大顆粒的絮凝物的兩個階段的整個過程。凝聚和絮凝的總稱119、新陳代謝;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自我更新過程叫做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包括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120、菌膠團;有些細菌由于其遺傳特性決定,細菌之間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個公共莢膜包圍形成一定形狀的細菌集團,叫做菌膠團。121、絲狀菌;結構為絲狀的一類細菌。菌膠團的骨架。122、自養菌;以無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123、異養菌;以有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124、厭氧環境;理論上厭氧是指沒有分子氧,也沒有硝態氮。但是實際工作中不可能達到。工程上DO<0.2為厭氧,,125、好氧環境;既有溶解氧又有硝態氮。工程上DO>0.5以上為好氧。126、缺氧環境;是指沒有分子氧有硝態氮。工程上DO在0.2——0.5為缺氧。127、活性污泥法;通過菌膠團的吸附,代謝,泥水分離來實現的一直污水處理方法。128、生物膜法;利用附著生長于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129、水力停留時間;簡寫作HRT,水處理工藝名詞,水力停留時間是指待處理污水在反應器內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污水與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應時間。130、泥齡;指曝氣池中微生物細胞的平均停留時間。對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齡就是曝氣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以天計)。131、SV;30分鐘沉降比,是指將混勻的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進1000ml量筒中至滿刻度,靜置沉淀30分鐘后,則沉淀污泥與所取混合液之體積比為污泥沉降比(%),又稱污泥沉降體積(SV30)以mL/L表示。因為污泥沉降30分鐘后,一般可達到或接近較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時間作為該指標測定的標準時間。132、MLSS;污泥濃度,1升曝氣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133、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134、RSS;回流污泥的污泥濃度。135、SVI;污泥體積指數,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min靜沉后,相應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積(以mL計),即:SVI=混合液30min靜沉后污泥容積(mL)/污泥干重(g),即SVI=SV30/MLSS。136、內回流比;硝化液回流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137、外回流比;又稱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138、接種;向生化處理的系統中投加活性污泥或者顆粒污泥的過程。139、馴化;為使已培養成熟的糞便污水活性污泥逐步具有處理特定工業廢水的能力的轉化過程。140、有機負荷;是指單位質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141、容積負荷;單位曝氣池容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去除的污染物重量。142、沖擊負荷;在污水處理運行當中,污泥量一般都會保持在一定水平,反應器(曝氣池、厭氧反應器等)容積當然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如果進水水質發生很大變化(COD飆升或大幅下降),就會使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發生很大變化,對污泥微生物帶來影響,就是所謂的沖擊負荷。143、ORP;氧化還原電位,是水溶液氧化還原能力的測量指標,其單位是mV。144、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氣的毫克數表示。145、曝氣;使空氣與水強烈接觸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將空氣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將水中不需要的氣體和揮發性物質放逐到空氣中。146、充氧率;在廢水處理中,曝氣器對液體供氧的能力稱為充氧能力,以kg/(m3˙h)計[10℃或20℃,101.3kPa)。每千瓦小時內液體的充氧能力稱為充氧效率。147、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均勻地推進流動,廢水從池首端進入,從池尾端流出,前段液流與后段液流不發生混合。14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它的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149、鏡檢;顯微鏡檢查的簡稱。就是將待檢標本取樣、制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判斷。150、原生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較低等的一類真核單細胞動物,個體由單個細胞組成。151、后生生物;除原生動物外所有其他動物的總稱(后生動物亞界)。152、非絲狀菌膨脹;由于菌膠團細菌體內大量累積高粘性物質(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脫氧核糖等形成的多類糖)而引起的非絲狀菌性膨脹。153、絲狀菌膨脹;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絲狀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絲狀菌膨脹。154、過氧化;微生物在氧氣充足而營養不足也就是污水中碳源等不足時自身繼續氧化反應。155、外源呼吸;在正常情況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給的能源進行呼吸代謝叫外源性呼吸。156、內源呼吸;如果外界沒有供給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內部儲存的能源物質進行呼吸代謝叫做內源呼吸。157、老化;因為泥齡過長、長時間低負荷或者過氧化導致的污泥解體現象。158、剩余污泥;是指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159、氨化;是指含氮有機物如蛋白質、尿素等微生物分解而轉變為氨的過程。160、硝化;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為硝酸的過程。161、反硝化;指細菌將硝酸鹽(NO3?)中的氮(N)通過一系列中間產物(NO2?、NO、N2O)還原為氮氣(N2)的生物化學過程。162、短程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是指NH3生成亞硝酸根,不再生產硝酸根;而由亞硝酸根直接生成N2,稱為短程反硝化。163、同步硝化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往往發生在同樣的處理條件及同一處理空間內,因此,這些現象被稱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164、厭氧氨氧化;即在缺氧條件下由厭氧氨氧化菌利用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將氨氮氧化為氮氣的生物反應過程。165、折點加氯;廢水中的NH3-N可在適當之pH值,利用氯系的氧化劑(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之后,再氧化分解成N2氣體而達脫除之目的。166、鳥糞石法;利用水中的鎂離子、銨根離子、磷酸鹽形成磷酸銨鎂沉淀來去除氨氮及總磷的方法。167、生物除磷;利用聚磷菌的過量吸磷特性來實現磷的去除的過程。168、化學除磷;利用磷酸根與某些金屬離子形成沉淀的原理來去除磷的過程。169、氣化除磷;磷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磷化氫的過程。170、污泥干化;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171、厭氧反應器;為厭氧處理技術而設置的專門反應器。172、厭氧顆粒污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及其類似的反應器產生的顆粒狀污泥,中空接近圓形,主要由無機沉淀物和胞外聚多糖構成,多種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可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173、好氧顆粒污泥;是通過微生物在好氧環境下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顆粒狀活性污泥。174、MBR;又稱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用膜來替代二沉池。175、高級氧化;通過產生羥基自由基來對污水中不能被普通氧化劑氧化的污染物進行氧化降解的過程。176、羥基自由基;是一種重要的活性氧,從分子式上看是由氫氧根(OH-)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羥基自由基具有極強的得電子能力也就是氧化能力,氧化電位2.8v。是自然界中僅次于氟的氧化劑。177、蒸發結晶;加熱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178、噬鹽菌;指具有特定的生理結構的,只在含鹽環境中才能存活的一類細菌微生物。179、中水回用;就是把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或工業廢水經過深度技術處理,去除各種雜質,去除污染水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某些重金屬離子,進而消毒滅菌,其水體無色、無味、水質清澈透明,且達到或好于國家規定的雜用水標準(或相關規定),廣泛應用于企業生產或居民生活。180、零排放;指工業水經過重復使用后,將這部分含鹽量和污染物高濃縮成廢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或者使用壓濾機過濾出不溶于水的物質后循環使用,無任何廢液排出工廠。

2024-10-28

more

2024-04

08

沉池污泥上浮的解決措施!

在二沉池內偶爾出現污泥上浮的現象,上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二沉池內污泥沉積,沉積的污泥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造成含有上述氣體的污泥漂浮在睡眠。②反應池中硝化進程過快,含大量硝酸根離子的混合水流入二沉池后,二沉池底部形成厭氧狀態。沉淀的污泥發生脫氮反應,脫氮反應過程中產生的N2存在于污泥中,含有氣體的污泥開始浮上睡眠。③由于放線菌等生物的增殖,含有生物生成的高脂肪酸(霉菌酸等)的污泥和生成的高脂肪酸,形成氣泡,浮上水面。處理措施:(1)由二氧化碳或甲烷氣體引起的污泥上浮(情況①)厭氧條件下產生的氣體為起因的情況表現為:漂浮的污泥顏色發黑,用水噴淋很快會沉淀。在二沉池內刮泥器觸及不到的死角等處,在夏季能觀察到有小塊的絮狀物上浮。一旦有大量的大塊絮狀物漂浮在水面,可能是由于污泥長時間沉積造成的,需要進行調查,有必要根據情況排除沉積的污泥。(2)由N2引起的污泥上浮(情況②)由N2為起因的情況表現為:漂浮的污泥顏色為茶色,與情況①相同,噴淋時會沉淀。上浮的污泥量多時,需要在反應池充分脫氮,或者在反應池的末端設厭氧段。陳舊的設施不能充分脫氮時,則需要實施抑制硝化反應的運行管理。但是,這樣的操作結果是,氨氮會隨排放水流入公共水域。與氨氮相比,硝酸鹽氮會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小,所以,不應簡單的抑制硝化反應,而應結合周圍的水環境條件,制定運行方案。作為污水處理的管理人員,關鍵在于首先應了解排放水域對處理水質的要求,結合排放水域的環境,進行水質管理。(3)由放線菌的增殖引起的污泥上浮(情況③)污泥上浮是由放線菌等的增殖引起的情況,上浮的污泥量少時,二沉池的表面上,含有污泥的氣泡呈小米粒狀浮在水面上如絲條狀流動,量多起來時二沉池的表面漂浮著很大面積的薄薄的一層污泥。這樣的上浮污泥用水噴淋也不能沉淀,隨著水的波紋散開,一旦噴淋停止,污泥又會恢復原狀。這時,采集上浮污泥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附著于氣泡的放線菌或者放線菌相似的細菌。如果在二沉池的上浮污泥中觀察到放線菌,即使在活性污泥中未發現也需要僅早實施控制放線菌增殖的運行管理。

more

2024-04

03

鄭州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印發!

近日,河南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到根據“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原則,按照《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HJ1308—2023)和《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規范化建設》(HJ1309—2023)有關要求,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鄭州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方面推進我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和規范管理,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計劃的函》(環辦執法函〔2021〕134號)、《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交辦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清單的函》(環辦執法函〔2023〕280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方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排查、監測、溯源工作的基礎上,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則,針對入河排污口存在的問題,制定分類整治措施,明確整治要求、責任單位及完成時限,有效規范和管控各類入河排污口,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的長效監管機制,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二、基本原則(一)堅持以水定岸、水陸統籌從保護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出發,根據受納水體生態環境功能明確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二)堅持實事求是、穩妥推進可立行立改的、群眾反映強烈的、對水質改善有明顯效果的排污口,優先整治。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治的,合理設置過渡期。對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排污口的整治,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三)堅持安全生產、多方協同充分考慮安全生產要求,統籌防洪、供水、堤防安全、養殖種植生產等方面需要,做好銜接協同。三、整治范圍和目標(一)整治范圍整治范圍主要涉及鄭東新區、金水區、惠濟區、上街區、中牟縣、滎陽市、鞏義市區域內,以黃河(段)兩側的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各延伸1公里(包括河流兩側10公里范圍內的工業聚集區)排查出的697個入河排污口。(二)整治目標根據“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原則,按照《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HJ1308—2023)和《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規范化建設》(HJ1309—2023)有關要求,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四、工作要求(一)分類整治以截污治污為重要,根據入河排污口問題具體情形,按照《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HJ1308—2023)有關要求,采取分類整治措施。(二)規范建設按照有利于明晰責任、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參照《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規范化建設》(HJ1309—2023),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檔案,樹立標志牌、設置監測采樣點等,實現排污口標識化、規范化管理。(三)責任分工依據《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鄭州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鄭政辦文〔2023〕19號),根據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及部門職責,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原則,建立“市級統籌推進、屬地規范整治、行業監督指導”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機制。1.市環委會攻堅辦承擔統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職責,負責整治目標確定、任務分解、跟蹤調度、督查督辦等;督促指導各開發區、區縣(市)和相關部門在全方面排查基礎上,切實履行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和截污治污的主體責任。2.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推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負責督促指導各開發區、區縣(市)開展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排污口的整治工作。3.市城管、農委、水利等有監督管理權限的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具體如下:市城管局負責督促指導各開發區、區縣(市)開展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其中的雨水排口)等的整治工作,負責牽頭實施市政排水管網截污納管工作。市農委負責督促指導各開發區、區縣(市)開展畜禽養殖排污口、水產養殖排污口、種植業排口等的整治工作。市水利局負責督促指導各開發區、區縣(市)開展以排澇泄洪為目的而設置的溝渠、涵閘、泄洪口等排口的整治工作。4.各開發區、區縣(市)承擔本行政區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和截污治污的主體責任,負責轄區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市級牽頭部門與縣級具體責任部門不一致的,縣級整治責任單位按照縣級分工具體落實。(四)工作驗收各開發區、區縣(市)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尊重客觀規律,按照《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HJ1308—2023)有關要求,對整治完成的入河排污口分類分批開展整治工作驗收。通過驗收后,交由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空間信息服務平臺”提交整治相關材料,及時申請銷號。在整治工作中,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或省對入河排污口整治及驗收工作有更新要求的,從其規定。(五)長效管理1.建立入河排污口臺賬。各開發區、區縣(市)應建立本區域內入河排污口臺賬,記錄入河排污口及排污單位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信息,并報市環委會攻堅辦備案。2.開展常態化巡查。各級河湖長應將排污口納入日常巡查內容,排污口責任主體,每季度對所負責排污口開展不少于一次的現場巡查,發現雨洪排口晴天排水、排污口存在問題反復,或新增、遺漏、合并、棄用排污口等各類問題,及時上報屬地監管部門。3.強化執法監管。屬地監管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依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特別是對水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區域加大監管頻次。對違法違規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嚴格依法處理。五、保障措施(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開發區、區縣(市)要高度重視,堅持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嚴格落實排污口屬地管理責任,將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要明確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政府責任領導和具體聯絡員,負責對轄區工作進行整體統籌協調,對填報信息質量進行審核,切實做好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二)加強協調溝通各開發區、區縣(市)和市政府相關單位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依據職責分工,建立職能部門協調工作機制,推動轄區生態環境、城管、水利、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制定相應工作計劃和具體措施,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做好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三)嚴格責任落實市環委會攻堅辦將不定期對各開發區、區縣(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督辦、抽查復核,對履職不力、進度遲緩、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將予以通報批評、公開約談、追責問責。(四)引導公眾監督各開發區、區縣(市)要做好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信息公開和宣傳報道,公開入河排污口整治信息,介紹整治進展,展示整治成效,鼓勵社會公眾以多種方式參與監督。(五)加強能力建設鼓勵各開發區、區縣(市)和市政府相關單位探索開展排污口管理基礎性研究,分析排污口空間分布及排放規律對受納水體水質的影響,推動構建“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體系。研究探索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和云平臺等先進科學技術,全方面提升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智能化水平。

more

2024-03

28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關鍵舉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施分區域精準管控作出明確部署,是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關鍵舉措。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關系密切,在基礎底圖、生態保護紅線、法定保護區域等方面保持一致,但同時又在管理對象、管理尺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意見》提出,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編制、單元劃定、信息共享、更新調整等過程中,與國土空間規劃做好充分銜接,協同發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持續協同推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優化。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關系密切國土空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把“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作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首要任務,提出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布局。同時也提出“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重要手段。國土空間規劃需要從空間布局上明確農業、生態、城鎮開發保護格局以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需要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底線要求,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是生態環境保護源頭預防體系的重要環節。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都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各自領域,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思維,落實國家生態安全、區域協調發展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強化空間分區管理,實施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共同保安全、促發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保持充分銜接。二者在生態環境基礎底圖方面保持一致,包括底圖坐標系、行政區劃、山體河流水系、自然資源要素、生態環境狀況、各類依法設立的保護區及管控區邊界范圍等,充分銜接,保持一致,在一張底圖上制定分區管控方案。在生態保護紅線方面,統一劃定并嚴守一條生態保護紅線。在涉及耕地保護、工業園區、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范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銜接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存在明顯差異在制度定位和目標上,《意見》提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同時,提出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源頭預防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國土空間規劃側重土地用途管制,旨在明確一定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安排,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聚焦空間上生態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等環境行為的分區管理,旨在明確各流域、各區域、各單元生態環境管理要求,完善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鏈條,二者協同發力,有利于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管控對象和模式上,《意見》提出,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對象是土地用途和開發建設強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則圍繞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改善和生態功能提升目標,針對影響生態和排放污染的行為,聚焦好(優先保護)壞(重點管控)兩頭,進行預防性和控制性管控,把該保護的區域科學地劃出來,守牢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把發展同保護矛盾突出的區域識別出來,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底線,從而實現對各類開發保護建設行為的規范和引導。在空間單元和尺度上,《意見》提出,基于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等區域特征,通過環境評價,在各生態環境要素管理分區的基礎上劃定優先、重點、一般3類管控單元。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以環境屬性為基礎(如大氣基于公里網格的控制單元,水環境基于流域控制單元等),充分體現了污染物傳輸流動性、管理需求與管理基礎,宜粗則粗、宜細則細。目前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各管控單元尺度在10平方公里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可以較好地支撐生態環境差異化、精細化管理的需求。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尺度通過規劃體系逐級細化,終落到地塊和宗地,管控尺度在畝和公頃尺度,遠小于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三、充分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下一步,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實施過程中,要落實《意見》相關要求,按照“充分銜接、各有側重、協同發力、分步推進”的思路,持續探索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度銜接路徑,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深化頂層設計,加強制度銜接。落實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指導各地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制定、單元劃定、清單編制、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充分銜接,積極推動將制度銜接要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在雙方管理制度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中深化細化銜接要求,共同做好相關研究及試點先行等工作,積累經驗、完善機制,形成政策合力。推動共享共用,加強成果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制定過程中,做好基礎數據、分區方案與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管控要求與用途管制的銜接,與國土空間規劃采用統一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地圖,共享一套生態保護紅線成果。建立常態化的成果共享機制,暢通平臺互聯互通渠道,保障相關數據和資料的及時獲取,提高銜接工作準確性和時效性。在分區管控方案動態更新和定期調整工作中,做好與“三區三線”成果的動態銜接。做好政策協同,加強應用銜接。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依托各級數字化平臺,以協同支撐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規劃編制、重大項目落地為重點方向,通過設立平臺并聯審批接口、相互開放使用權限、共用智能分析應用模塊功能等方式,構建便利化工作條件,針對不同區域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特點,聚焦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實施分單元差異化生態環境管理,推動制度實施層面的有效聯動,促進協同發力。夯實工作基礎,加強工作保障。加強組織保障和能力建設,充分利用相關技術交流平臺,加強交流研討,圍繞兩項制度理論、技術、管理、應用等方面銜接,開展重大課題研究,不斷探索銜接新路徑、新模式,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與培訓,提升基層管理機構技術能力,規范各地銜接工作。

more

2024-03

05

污水“再生”煥發城市“新生”

作為優化水資源配置、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舉措,科右中旗再生水項目由科右中旗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于2019年開工建設。目前,新建管網16.2千米,新建加壓泵站1座,新建1000立方米的調節水池一座,其下轄的污水處理廠將再生水輸送至內蒙古能源集團科右中發電有限公司和內蒙古京科發電有限公司,主要用于企業供熱用水和生產用水。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包興安說:“再生水”即“中水”,“中水回用”指的是生活污水通過自動化回收處理,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后,再用于工業生產、城市綠化等。走進粗格柵廠房,包興安說道:“別看這些廠房長得差不多,里面的設備各有不同,這就是中水回用‘第一關’,污水里的固體垃圾經過這個粗格柵進行過濾。”話音未落,他又指了指腳下的鐵板,在距離地面9米深的坑道中,外來的污水正以“靜音模式”開啟包含預處理、生物處理和深度處理等環節的“再生”之旅。隨著“探秘”的深入,包興安時而展示汲水瓶的水質,時而介紹流量計的讀數方法,蓄水池里的水越發清澈透亮。他說:“‘中水’就是通過生化處理和藥物反應將污水脫氮除磷,實現凈化。”在監測室內,第三方技術人員正在對四臺針對不同化學成分的分析儀進行觀測,把牢“中水回用”安全關。一個個藍頂白墻、露天水池仿佛大型的實驗器具,在先行后續、環環相扣中上演著污水“煥新”的魔法,水資源節約利用由此照進現實。在內蒙古能源集團科右中發電有限公司,一座白色“大煙囪”巍然聳立,這就是冷卻塔,水和電的“糾纏”正在這里悄然發生。“冷卻是我們電力設備運維的重要環節,再生水項目則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從2023年4月試運行到年底,我們電廠消耗的“中水”達133萬余噸,實現再生水循環利用的同時,促進了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工作人員周楠說。據悉,科右中旗污水處理廠向內蒙古能源集團科右中發電有限公司和內蒙古京科發電有限公司日供水達5400立方米。2023年,僅蒙能科右中電廠一家所產生的“中水”費用199.8萬元,可觀的經濟效益不僅讓前期投入有了“著落”,也為持續拓展再生水的利用空間奠定了信心。科右中旗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保障中心主任代全勝說:“再生水項目在推進中主要包括項目建設、管道維護、生產運行等環節。除了用于生產用水,我們還與北控城市服務(科右中旗)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再生水更多地用于市政綠化、環衛用水、生態補水等領域,進一步擴大該項目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more

2024-02

23

【干貨】污水廠曝氣池污泥量減少的原因及對策!

曝氣池利用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處理,池內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時間,滿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接觸的混合條件。曝氣池是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核心,有時被稱為污水處理的反應池,那么,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曝氣池活性污泥不增長甚至減少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該如何解決呢?總的來說,曝氣池內活性污泥不增長甚至減少的表面現象,一是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過多導致污泥的大量流失,二是剩余污泥排放量過多,三是營養物質缺乏或不平衡。具體原因及解決對策如下:★二沉池出水懸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過多。主要原因是污泥膨脹引起污泥沉降性能變差,采取的具體對策為在曝氣池進水或出水中投加少量絮凝劑。★進水有機負荷偏低。進水負荷偏低造成活性污泥繁殖增長所需的有機物相對不足,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只能處于維持狀態,甚至有可能進入自身氧化階段使活性污泥量減少。采取的具體對策是設法提高進水量,或減少風機運轉臺數,或降低表曝機轉速,或減少曝氣池運轉間數縮短污水停留時間。★曝氣充氧量過大。曝氣充氧量過大會使活性污泥過氧化,污泥總量不增加。采取的具體對策是減少風機運轉臺數或降低表曝機轉速,合理調整曝氣量,減少供氧量。★營養物質含量不平衡。營養物質含量不平衡會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凝聚性能變差,對策是及時補充足量的N、P等營養鹽。★剩余污泥排放量過大。使得活性污泥的增長少于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采取的具體對策是減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more

2024-02

10

換季污泥膨脹,怎么辦?

近期,有小伙伴反饋,自己的污水處理系統又開始出現膨脹了,每年都會這樣,很有周期性!其實,很多污水處理系統在溫度高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不會出現嚴重的污泥膨脹情況,往往出現在每年的春夏、秋冬換季時。即發生在氣溫、水溫和氣壓交變的環境。在分析一些污水處理廠的統計數據后,發生泡沫現象的時期為:由水溫高于氣溫而交變到水溫低于氣溫時(3月份到4月份)和由水溫低于氣溫而交變到水溫高于氣溫時(10月份到11月份)。1、換季膨脹原因分析由于生態環境的更迭,使微生物的生長、構成等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操作運行發現,不改變其他條件,泡沫現象在經歷一段時間后(10~20d)會逐漸消失,污水處理系統自動修復。通過鏡檢,發現春夏交變的泡沫中主要是絲狀菌的暴發,絲狀菌大量生長,并伸展開來;而秋冬交變時,失去活力的絲狀菌包裹在同樣失去活力的菌膠團中形成上浮泡沫。其原理仍須進一步研究,一般認為,當季節(溫度、氣壓)交變時,微生物均會受到影響,但絲狀菌的適應性要比一些絮成菌強,如Microthrixparvicella的生長溫度可在8~35℃間,而且更適宜生長在低溫環境。當環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時,絲狀菌的菌絲會從菌膠團中伸展出來以增加其攝取營養的表面積,其生長速率高于其他微生物。當春夏交變時,污泥的活性均有下降,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的合成洗滌劑和油脂類得不到降解,而一些絲狀菌仍然活躍,它們喜歡利用這些物質作為食物并快速增長,這使得出現絲狀菌的暴發并形成泡沫。秋冬交變時,主要形成的是上浮污泥(這與前者不同),在上浮污泥和泡沫中很難發現展開的絲狀菌,顯微鏡下可見上浮污泥中包裹有細小氣泡。估計這是在環境交變時,菌膠團變得分散細小,結合曝氣氣泡后密度減小而產生上浮。2、換季膨脹控制方法總結出泡沫形成規律后,對采取控制措施有利,如對于春夏交變時的泡沫采用機械清理、刮除的方法。因為這些泡沫存在大量絲狀菌,不宜遺留在混合液中,以免重新造成泡沫現象,處置方法如下。而對于秋冬交變時的上浮污泥和泡沫可采用高壓水槍噴水來緩解,因為上浮污泥中仍然大部分為絮成菌,被打碎后可以回到混合液中。1、投加凝聚劑投加合成的有機聚合物、鐵鹽、鋁鹽等混凝劑均可以通過其凝聚作用來提高污泥的壓密性增加污泥的比重;投加高嶺土、碳酸鈣、氫氧化鈣等也可以通過提高污泥的壓密性來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實踐證明,不設初沉池的污水廠,其SVI值都比較低,所以設有初沉池的污水廠發生污泥膨脹時,將部分污水直接送到曝氣池也是一種控制污泥膨脹的方法。2、投加Cl2或漂白粉控制污泥膨脹采用的傳統氧化劑是Cl2。具有氧化能力的Cl2、HOCl和次氯酸根滲入細胞后,能破壞菌體內的酶系統,導致細胞死亡。絕大程度上說的絲狀菌都可通過加氯氣加以控制。一般投加在回流污泥中,投加量至關重要,投加過量很可能將正常菌膠團全部殺滅,而投加過少很可能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生化系統出水出現惡化。通過不同比例投加后對活性污泥的抑制情況來確認投加漂白粉量,主要通過顯微鏡觀察原后生動物的活性和存在數量,以及絲狀菌的受損程度來確認。當SVI值逐漸降低、膨脹不斷緩解時,應逐漸減少投藥量。3、引入惰性物質抑制絲狀菌膨脹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高度和極度膨脹的絲狀菌,通過簡單的方法很難有效阻止,但可以投加惰性物質來抑制絲狀菌的膨脹。足量的惰性物質流入生化系統,強化活性污泥的相對沉降性能的同時,還對絲狀菌的結構起到了破壞作用,降低其膨脹程度,繁殖速度也會降低。因此,通過引入惰性物質,對絲狀菌的抑制作用是明顯的。4、調整pH值抑制絲狀菌膨脹運用高ph值得廢水來抑制絲狀菌膨脹,因為絲狀菌的比表面及比菌膠團大,在理論上,絲狀菌應對急性環境惡變的能力總體而言低于菌膠團,特別是耐受高ph值和對活性污泥有抑制作用的有毒物質,但運用這個方法pH控制范圍很重要,根據經驗,在曝氣池整池,pH控制在10左右,持續4-8h能夠對絲狀菌起到明顯的殺滅作用,pH過高對活性污泥有影響,pH太低效果不好。

more

2024-01

16

污水處理調試運營經常遇到的十個問題!

活性污泥技術十問,這些都是實際操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覺得有用的記得分享呀!1、如何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污泥控制:如果曝氣池進水量和有機物濃度波動較小,可以只用曝氣池混合液污泥量來計算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曝氣池混合液污泥量/(泥齡x回流污泥濃度)二沉池出水污泥量當進水量有波動時,要將二沉池的泥量也算在內。污泥濃度控制:曝氣池內混合液污泥濃度一般都有個較佳值,如果高于此值,必須及時排泥。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氣池內混合液濃度與理想濃度之差×曝氣池容積/回流污泥濃度污泥負荷控制:按照曝氣池內污泥量不變的原則,根據污泥負荷計算污泥的產量,并將新產生的污泥全部從系統中排放出去。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氣池內混合液污泥量-進水BOD5量/污泥負荷)/回流污泥濃度污泥沉降比控制:當測得污泥沉降比SV增大后,可能是污泥濃度增加所致,也可能是污泥的沉降性能變差所致,不管哪種情況都應該及時排除剩余污泥,保證SV的相對穩定。實踐證明,對以脫氮除磷為重點的的城市污水來說,用污泥齡(SRT)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Q)是一種較理想的方法。2、回流污泥量的調整方法有哪些?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調節回流比。這種方式可避免出現因二沉池泥位過高而造成的去你流失現象,出水水質較穩定,缺點是回流污泥濃度不穩定。首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個合適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離),即選一個合適的泥層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離),一般應控制在0.3~0.9m。且不超過泥位的1/3。然后調節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穩定在所選定的合理值,一般情況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減少泥層厚層;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層厚度。應注意調節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變化不超過5%,回流量變化不超過10%,具體每次調多少,多長時間后再調下一次,則應根據情況決定。按照沉降比調節回流量或回流比。公式為:R=SV/(100-SV)以1000ml量筒取進入二沉池之前的曝氣池混合液模擬二沉池的沉降試驗。則由測得的SV30值可以計算回流比,用經指導回流比的調節。為使SV值充分逼近二沉池內的實際狀態,盡可能采取二沉池即攪拌狀態下的沉降比,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準確性。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濃度調節回流比。公式為:R=MLSS/(RSSS-MLSS)此法可用回流污泥濃度RSSS,和混合液濃度MLSS指導回流比R的調節。此公式只適合低負荷工藝,即進水的懸浮物不高的情況下,否則會造成誤差。一般作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根據污泥沉降曲線。確定特定污水處理活性污泥的較佳沉降比。再通過調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正好等于這種污泥通過沉降達到較大濃度的時間,此時的回流污泥濃度較大,而回流量較小。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反硝化脫氮以及除磷工藝。3、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現污泥發白怎么解決?產生原因:缺少營養,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菌膠團生長不良;PH值高或過低,引起絲狀菌大量生長,污泥松散,體積偏大。解決辦法:按營養配比調整進水負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數日污泥顏色可以恢復;調整進水pH值,保持曝氣池pH值在6~8之間,長期保持PH值范圍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脹。4、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現污泥發黑怎么解決?產生原因:曝氣池溶解氧過低,有機物厭氧分解釋放出H2S,其與Fe作用生成FeS解決辦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氣池溶解氧,10多小時左右污泥將逐漸恢復正常。5、化驗過程中污泥過濾困難或出水色度升高怎么解決?產生原因:缺乏營養或水溫過低,污泥生長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決辦法:增加負荷均衡營養,提高水溫,改善污泥生長環境。6、曝氣池內產生大量氣泡怎么解決?產生原因:進水負荷過高,沖擊負荷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著于氣泡上使氣泡發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積存大量氣泡。解決辦法:減少進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穩定一段時間后氣泡減少系統逐漸正常。7、曝氣池產生茶色或灰色泡沫怎么解決?產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齡過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決辦法:增加排泥,逐漸更新系統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過程需要持續幾天時間,期間要控制好運行環境,保證新生污泥有較強的活性(保證溶解氧在1.0~3.0內的穩定水平,營養物質比例要均衡,適當投加營養鹽)。8、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二沉池污泥上浮指的是污泥在二沉池內發生酸化或反硝化導致的污泥漂浮到二沉池表面的現象。這些漂浮上來的污泥本身不存在質量問題,其生物活性和沉降性能都很正常。漂浮的原因主要是:正常的污泥在二沉池內停留時間過長,由于溶解氧被逐漸消耗而發生酸化,產生H2S等氣體附著在污泥絮體上,使其密度減小,造成污泥的上浮。當系統的SRT較長,發生硝化后,進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會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污泥在二沉池中由于缺乏足夠溶解氧(DO<0.5mg/L)而發生反硝化,反硝化產生的N2同樣會附著在污泥絮體上,使其密度減小,造成污泥的上浮。控制污泥上浮的措施:一是及時排出剩余污泥和加大回流污泥量,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內的停留時間太長;二是加強曝氣池末端的充氧量,提高進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證二沉池中污泥不處于厭氧或缺氧狀態。對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還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SRT,通過控制硝化程度,達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9、二沉池表面出現黑色塊狀污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二沉池表面出現黑色塊狀污泥通常是污泥腐化所致。曝氣量過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缺氧,或曝氣池污泥生成量大而剩余污泥排放量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過長,或者重力排泥時泥斗不合理、使污泥難以下滑,亦或者刮吸泥機部分吸泥管不通暢及存在刮不到的死角,都會造成污泥在二沉池局部長期滯留沉積而發生厭氧代謝,產生大量H2S、CH4等氣體,包裹在泥塊上,促使污泥呈大塊狀上浮,而且顏色呈現黑色。污泥腐化上浮與一般的污泥上浮不同,腐化上浮時污泥會腐敗變黑,產生惡臭。解決的辦法有保證剩余污泥的及時排放、排除排泥設備的故障、清除沉淀池內壁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處理系統污泥的硝化程度、加大污泥回流量、防止其他處理構筑物的腐化污泥的進入等。10、二沉池表面出現泡沫浮渣的原因是什么?二沉池表面出現浮渣后,首先應檢查刮渣板、浮渣斗和浮渣沖洗水是否正常,浮渣泵是否出現問題,如果是刮渣系統本身的故障,應立即修理。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劑、類脂化合物等能引起放線菌迅速增殖的有機物,導致二沉池表面出現生物泡沫浮渣。對策是用水噴灑、減少曝氣時間、投加氧化消毒劑或混凝劑等。二沉池污泥局部短時間內缺氧,出現反硝化現象造成污泥上浮會形成浮渣。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時間過長發生腐化變質,在H2S、CH4等氣體的裹帶下部分污泥上浮也會形成浮渣。解決這兩種浮渣的根本措施是找到造成污泥反硝化和腐化的原因分別予以調整。針對二沉池的各種問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大家可根據各自不同的原因來解決問題。

more

2024-01

11

廢水處理的基本知識

廢水的生化培養過程是一項錯綜復雜的工作,其理論基礎涉及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微生物學、流體力學等多種學科,盡管較早的活性污泥工藝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是諸多理論在學術界仍無定論。因此,在本項目廢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就要求操作及管理人員,在深入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公司廢水具體情況,在生化培養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實踐,在做到系統正常運行,確保廢水達標排放的前提下,提高其理論深度,豐富其實踐經驗,完成其技術儲備。廢水生化處理調試是以微生物的培養為主要過程的工作,按照微生物的需氧情況可分為好氧處理、兼氧處理和厭氧處理;按照微生物的生長形式可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按照廢水和微生物的形式可分為完全混合式、序批式等;按照其反應器形式則包括更多類型。本人在結合理論廢水處理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對廢水生化處理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監測手段及控制參數等進行整理。?1、溫度溫度對生化培養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盡管本項目廢水處理工程尚未做到對生化系統控制溫度的程度,但是各生化反應系統、各運行階段中溫度的測量和分析依舊對生化污泥馴化培養過程起到指導性作用,它能夠為生化培養過程中各現象的解釋提供依據,有助于幫助管理及操作人員對系統運行管理做出正確及時的判斷。溫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活性污泥(包括厭氧、兼氧和好氧)中的微生物活性程度,并且對諸如溶解氧、曝氣量等產生影響,同時對生化反應速率產生影響。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所生長的溫度范圍不同,約為5℃~80℃。在此溫度范圍內,可分成較低生長溫度、較高生長溫度和適生長溫度。以微生物適應的溫度范圍,微生物可分為中溫性、好熱性和好冷性三類。中溫微生物的生長溫度范圍在20℃~45℃,好冷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在20℃以下,好熱性微生物的生長溫度在45℃以上。廢水生化好氧生物處理,以中溫細菌為主,其生長繁殖的適溫度為20℃~37℃。當溫度超過生物生長溫度時,會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迅速變性及酶系統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嚴重者可使微生物死亡。低溫會使微生物的代謝活力降低,進而處于生長繁殖停止狀態,但仍保存其生命力。厭氧生物處理中的中溫性甲烷菌適溫度范圍在20℃~40℃之間,高溫性為50℃~60℃,厭氧生物處理常采用溫度33℃~38℃和50℃~57℃。2、pH值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值適應范圍。例如細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的pH值適應范圍是在4~10之間。大多數細菌適宜中性和偏堿性(pH值6.5~7.5)環境;氧化硫化桿菌喜歡在酸性環境,它的較適pH值為3,亦可以在pH值1.5的環境中生活;酵母菌和霉菌要求在酸性或偏酸性的環境中生活,較適pH值3.0~6.0,適應pH值范圍為1.5~10之間。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保持較適pH值范圍是十分重要的。如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曝氣池混合液的pH值達到9.0時,原生動物將由活躍轉為呆滯,菌膠團粘性物質解體,活性污泥結構遭到破壞,處理效率顯著下降。如果進水pH值突然降低,曝氣池混合液呈酸性,活性污泥結構也會變化,二沉池中出現大量浮泥現象。培養優良、馴化成熟的生物系統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但如果pH值在大幅度內變化,則會影響反應器的效率,甚至對微生物造成毒性而使反應器失效,因為pH值的改變可能引起細胞電荷的變化,進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微生物代謝中酶的活性。綜上所述,在生物系統處理廢水過程中,應提供微生物較佳的pH值范圍,以使其在優化條件下運行。3、化學需氧量(COD)COD的測試方法嚴格遵守廢水水質分析國家標準測試方法。化學需氧量是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學需氧量越高,也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常用的氧化劑主要是重鉻酸鉀和高錳酸鉀。以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時,測得的值稱CODMn或簡稱OC。以重鉻酸鉀作氧化劑時,測得的值稱COD?Cr,或簡稱COD。如果廢水中有機物的組成相對穩定,則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間有一點個比例關系。一般說,重鉻酸鉀化學需氧量與第一階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粗略的表示為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COD的測試分析是廢水處理調試運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掌握工藝流程中各處理單元的進出水情況,確保進水穩定,不至于產生較大的波動和對系統的沖擊;另一方面,通過各處理單元前后進出水的COD變化情況,了解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和效率。其重要作用可總結為以下三點:1)提供詳細的進出水濃度,使管理人員根據濃度變化情況相應的對運行工況作出調整,保證廢水處理系統正常、穩定運行;2)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反映各處理單元的運行情況及處理效率等;3)為整個系統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及異常情況的分析判斷及合理解釋提供依據。4、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觀察在廢水生化處理過程中作用極其重要,它不僅反映微生物培養程度和污泥馴化程度,并直接反映廢水的處理情況。活性污泥是由細菌類、真菌類、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多種微生物群體所組成的混合培養體。細菌具有較高的增殖速率和較強的分解有機物的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原生動物以攝食游離的細菌為主,起到進一步凈化水質的作用,后生動物則以攝食原生動物為主。通過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真菌類的絲狀菌和原生動物與后生動物的生物相,通過觀察與辨別其種屬和數量可以判斷污泥的質量和處理水質的優劣,因此,將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稱為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指示性生物。除活性污泥宏觀指標外,采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污泥的微觀生物指標,即污泥的生物相。生物相觀察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觀察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指示性生物的數量及種類變化。不同質量的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的指示生物,通過指示性生物的觀察,可以間接評估活性污泥的質量。另一部分是觀察活性污泥中絲狀菌的數量。不同質量的活性污泥中絲狀菌的量是不同的,通過絲狀菌數量的測量,也可間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質量。(1)指示性生物的觀察:對于某一特定的污水處理系統,當活性污泥系統運行正常時,其生物相也基本保持穩定,如果出現變化,則表示活性污泥質量發生了變化,應進一步觀察并采取處理措施。微生物的種類繁多,其命名方法也非常復雜。從實際出發,運行人員應熟練掌握活性污泥中常見的微型指示生物:變形蟲、鞭毛蟲、草履蟲、鐘蟲、線蟲等。這些微生物中的某一種或幾種是否占優勢以及比例多少,將取決于工藝的運行狀態。在活性污泥培養初期,活性污泥很少或基本沒有,此時鏡檢會出現大量的變形蟲,當變形蟲占優勢時,對污水基本沒有處理效果。在超高負荷的活性污泥系統中,鞭毛蟲占優勢,出水質量很差。但在活性污泥培養過程中,鞭毛蟲的出現并占優勢,則說明活性污泥已經形成,并且向良性方向發展。在中等負荷的活性污泥中,草履蟲將占優勢,此時的處理效果好活性污泥發育正常,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良好,出水水質好。在低負荷延時曝氣活性污泥系統中,輪蟲和線蟲將占優勢,此時出水中可能挾帶大量的針狀絮體。輪蟲和線蟲大量出現表明活性污泥正常。如發現鐘蟲不活躍,往往表示曝氣不足,如果出現鐘蟲等原生動物死亡,則說明曝氣池內有有毒物進入。在大量鐘蟲存在的情況下,楯線蟲數量多而且活躍,這有可能會令污泥變得松散,如果鐘蟲數量遞減,而楯纖蟲數量增加,則潛伏著污泥膨脹的危險。鏡檢中發現各類原生動物極少,球衣菌或硫絲細菌很多時,說明污泥已發生膨脹,若發現單個鐘蟲活躍,其體內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可見,說明污水處理程度高,DO充足。若在二沉池中有許多水蚤(魚蟲),其體內血色素低,說明DO高;水蚤的顏色很紅時,則說明出水幾乎無溶解氧。當輪蟲數量劇增時,則指示污泥老化,結構松散并解體,應加強排泥。(2)絲狀菌的觀察:在活性污泥系統中,并不是絲狀菌越少越好,因為絲狀菌在污泥絮體中起骨架作用。通過顯微鏡觀察絲狀菌的數量及長度、豐度等可直接反映工藝的運行情況。需要補充的是:生物相觀察只是一種定性的方法,運行中只能作為理化方法的補充手段,不可作為主要的工藝檢測方法,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注意積累資料,總結出本工程的生物相變化規律。5、MLSS、MLVSS、F/M、SRT等污泥理化指標①SV30(污泥的沉降比):污泥的沉降比是指曝氣池中的混合液在1000ml的量筒中,靜置30min后,沉降污泥與混合液的體積之比,一般用SV30表示。SV30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濃縮性能的一個指標。對于某種濃度的活性污泥,SV30越小,說明其沉降性能和濃縮性能越好。正常的活性污泥其MLSS濃度為1500~4000mg/L。SV30一般在15%~30%的范圍內。②SVI30(污泥的體積指數):污泥的體積指數是指曝氣池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靜置30min后,1g活性污泥懸浮固體所占的體積,常用SVI30表示,單位為ml/g,SVI30與SV30存在以下關系:SVI30=SV30/MLSS×1000沉降比SV與污泥的濃度有關,沉降性能相同的污泥,當MLSS較大時,SV也越大;當曝氣池中混合液MLSS變化較大時,SV值就無法與歷史數據比較,反映的污泥情況失真。測量SV或SVI的目的是反映污泥在二沉池內的沉降濃縮狀況。SVI既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也是衡量污泥吸附性能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SVI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但吸附性能好;反之,SVI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而吸附性能越差。在傳統活性污泥工藝中,一般認為,SVI值在100左右,綜合效果較好,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出水質量的提高。③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指曝氣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懸浮固體數量,用MLSS表示,單位是mg/L。它近似的表示曝氣池中活性微生物的濃度,是運行管理的一個重要參數。④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指混合液中懸浮固體中有機物的含量,用MLVSS表示,它較MLSS更能確切的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數量。⑤SRT(污泥齡或稱平均細胞停留時間):是活性污泥在整個系統中的平均停留時間,一般用SRT表示:SRT=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活性污泥總量/每天從系統內排出的活性污泥量=(Ma+Mc+MR)/(Mw+Me)其中Ma,為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量;Mc,為二沉池的污泥量;MR,為回流系統的污泥量;Mw,為每天排放剩余污泥量;Me,為二沉池出水每天帶走的污泥量。⑥F/M(污泥負荷):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要保證一定的處理效果所能承受的有機物量。單位是kgBOD5/kg(MLVSS?d),通常用F/M表示有機負荷,F(feed—飼料?)代表食料,即進入系統中的食物量;M代表活性微生物量,即曝氣過程中的揮發性固體量。(另:污泥負荷(sludgeloading)---曝氣池內每公斤活性污泥單位時間負擔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數。其計量單位通常以kg/(kg·d)表示。)F/M=Q?BOD5(每天進入系統中的食料量)/MLVSS?Va(曝氣過程中的微生物量)式中:Q為進水流量(m3/d);BOD5為進水的BOD5值(mg/L);Va為曝氣池的有效容積(m3);MLVSS為曝氣池內活性污泥濃度(mg/L)。6、營養元素營養元素在工業廢水生化處理中作用至關重要。生物培養的微生物按照其細胞組成及代謝性質,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營養元素,主要以氮磷為主。所以工業廢水生物培養過程中,需要經常性的投加營養物質,以保證廢水中有足夠的氮和磷。BOD:N:P=100:5:1,這是好氧生化系統中的比例,在好氧生化培養中,缺乏氮元素將導致絲狀的或者分散狀的微生物群體產生,使其沉降性能差。另外,缺乏氮元素使新的細胞難以形成,而老的細胞繼續去除BOD物質,結果微生物向細胞壁外排泄過量的副產物——絨毛狀絮狀物,這些絮狀物沉淀性能差。根據經驗,從廢水中每去除100kgBOD需要加5kg氮和1kg磷。在許多條件下,氮以氨形式,磷以磷酸形式加入廢水中。細菌需要氮以產生蛋白質,需要磷以產生分解廢水中有機物質的酶。一般細菌較易利用氨態氮,在處理工業廢水時,如果廢水含氮量低,不能滿足微生物的需要,需要另外補加氮營養,如尿素、硫酸銨、糞水等。微生物中主要以細菌對磷的要求較多,工業廢水中一般需要補加磷元素,如磷酸鉀、磷酸鈉等。7、BOD5BOD5的測試方法嚴格遵守廢水水質分析國家標準測試方法。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以mg/L為單位)。它反映了在有氧的條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量。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機物越多。有機物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家分解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階段主要是氨被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階段有機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動與溫度有關,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一般以20℃作為測定的標準溫度。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階段的分解氧化過程,即測定第一階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時間。這在實際工作中有困難。目前以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時間,簡稱5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據試驗研究,一般有機物的5日生化需氧量約為第一階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對其他工業廢水來說,他們的5日生化需氧量與第一階段生化需氧量之差,可以較大或比較接近,不能一概而論。BOD的測試分析在廢水處理工程中非常關鍵,BOD/COD的值可表示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BOD/COD的值越高,說明廢水的可生化性越強,通過生物處理辦法就越適合。其中廢水的物化預處理單元、厭氧生物反應較大的作用就是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進而提高好氧生化系統的處理效率和效果。

more

2023-11

15

外回流能否替代內回流?

見過一些設計把內外回流合并到了一起,還有一些小伙伴咨詢能否利用外回流替代內回流來增加脫氮效率,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兩個回流的作用。內外回流的作用內回流與外回流的作用是不同的,內回流叫硝化液回流,外回流叫污泥回流,顧名思義,通過名稱咱們也能猜出其中的作用,內回流主要是把硝態氮回流到缺氧池進行反硝化,而外回流是為了保持生化系統的污泥量的穩定。但是內回流并沒有穩定生化系統污泥量的能力,如果沒有污泥回流,生化系統中的污泥量是快速流失的。但是外回流卻有把硝態氮回流到缺氧池的作用,而且對于脫氮效率也是有很重要的影響的!在脫氮效率效率的公式η=(r+R)/(1+r+R)中,其中R是外回流比,說明外回流也是決定了脫氮效率高低的變量,這也是有些小伙伴碳源充足,但是內回流量設計較低導致脫氮效率不高,想著通過提高外回流的量去提高脫氮效率的原因。內外回流影響的HRT不一樣上面的文字咱們講了內外回流的作用的區別,這個其實不是外回流能否替代內回流的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兩個回流對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HRT)和負荷是不一樣的!內回流顧名思義是在生化系統中的回流,如果把生化系統當成一個整體,那么進水多少出水就是多少,也就是進入二沉池的水量是恒定的,內回流的高低對于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HRT)和負荷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外回流是游離于整個系統之外的量,生化系統的實際進水量是(1+R)*Q的,也就是生化系統的實際進水量是要加上外回流的量的,那么進入二沉池的水量也是(1+R)*Q,相應的二沉池的HRT和負荷也會隨著外回流的變化而變化!外回流能否替代內回流?能,有條件的能!在正常的脫氮系統中,通過提高外回流的量去提高脫氮效率,其中的弊端就是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變短和負荷升高,很容易造成短流、跑泥等問題,這也是決定外回流能否代替內回流的核心原因,在保證二沉池不短流、跑泥等前提下,可以提高外回流來增加脫氮效率,所以,小伙伴們操作時要注意這一點!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二沉池被膜代替,也就是MBR,這種情況不存在跑泥等現象,污泥停留時間和水力停留時間是分開的,這種情況內外回流合并是沒有影響的!

more

2023-11

15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

北極星環保網獲悉,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督導工業企業按照“一廠一策”要求,采取降低生產負荷、停產、加強污染治理、大宗物料錯峰運輸等措施,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加大燃煤發電企業監管力度,確保達標排放;增加對重點大氣污染源的執法檢查頻次,督促其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高效運轉、嚴格落實減排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嚴格督導相關企業落實季節性調控生產措施。礦山、砂石料廠、石材廠、石板廠等停止露天作業;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業(包括停止建筑拆除、土石方開挖、回填、場內倒運、摻拌石灰、混凝土剔鑿等作業,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溝開挖作業);建筑垃圾清運車輛、渣土運輸車和砂石運輸車輛禁止上路行駛(涉及重點建設項目、民生工程、應急搶險施工以及我省生態環境要素保障白名單單位保障的運輸車輛,由各地制定相應政策),開挖土石方的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停止作業。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在日常道路保潔頻次的基礎上,增加清掃、灑水、噴霧等作業頻次(冰凍期結合當地實際執行)。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加強交通工程施工和公路運輸監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公路揚塵污染。自然資源部門負責督促露天礦山停止開采、運輸、修復等產生揚塵的生產活動。水利部門負責水利工程施工場地揚塵控制。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豫政辦〔2023〕52號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修訂后的《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3年9月16日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為統籌全省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提高預防、預警和應對能力,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及時有效控制、減少或消除重污染天氣帶來的危害,更好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本預案。1.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生態環境部等15部委《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河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河南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1.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因沙塵造成的重污染天氣,參照沙塵天氣應對相關要求執行,不納入本預案范疇。1.4工作原則1.4.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作為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根本底線,加強日常監測與管理,著力提高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各項污染物排放達到相應的減排比例,切實發揮減排效應,較大程度減少重污染天氣帶來的危害。1.4.2屬地管理,聯防聯控。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屬地為主、條塊結合和分級負責、分類管理的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機制,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協作聯動,強化聯合執法和區域聯防聯控協調、信息共享、重大項目會商、統一應急響應,實現區域協同減排。1.4.3科學預警,及時響應。加強大氣污染源監控,做好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日常監測工作,準確把握大氣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科學合理確定預警范圍,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會商研判、應急響應、督查調度機制,確保響應措施落實,積極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1.4.4分級管控,精準減排。實施重點行業績效分級,落實差別化應急減排措施。以優先控制重污染行業主要涉氣排污工序為主,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細化企業“一廠一策”實施方案,確保同一區域、同一行業、同等績效水平的企業減排措施相對一致,推動行業治理水平整體提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1.4.5廣泛宣傳,社會參與。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向社會公開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情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移動通訊等途徑發布預警信息,邀請相關專家圍繞重污染天氣應對、預防進行深度解讀和科普宣傳,提高公眾自我防護意識,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1.5預案體系本預案是我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的組成部分,其下級預案包括各省轄市(含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下同)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各省轄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應包含本級政府相關部門實施方案和相關企業、單位的應急管控方案。2.組織指揮體系2.1省級組織指揮機構和職責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環委會)辦公室按程序發布省級范圍內的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并根據應急需要采取相應響應措施。省環委會辦公室負責統一領導、指揮調度全省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研判、會商以及相關信息發布和上報工作,督導各成員單位落實重污染天氣職責分工,組成省級重污染天氣督導檢查組,指導各省轄市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組織對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分析、總結,負責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管理有關工作。省環委會辦公室成員單位: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公安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應急廳、市場監管局、廣電局、氣象局、通信管理局、電力公司等。2.2市、縣級組織指揮機構縣級以上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應當明確相應組織指揮機構和成員單位,組織修訂完善本行政區域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指導企業編制相應的“一廠一策”應急管控方案;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要求和具體措施。各有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3.監測與預警3.1監測省、市級生態環境、氣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氣象監測網絡,建立信息資源交換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日常監測,并對發生在本行政區域的重污染天氣信息,以及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外可能造成本行政區域重污染天氣的信息進行收集和匯總,做好數據收集處理、環境質量現狀評價以及趨勢預測工作;建立會商研判機制,重污染天氣期間,每日對氣象擴散條件和空氣質量演變趨勢進行分析、預測,及時提出發布、調整、解除預警建議,為預警、應急響應工作提供決策依據。3.2預警3.2.1預警分級重污染天氣預警統一以日AQI(空氣質量指數)為指標,按照連續24小時(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計算。預警級別由低到高分為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三級,各級別分級標準為:黃色預警:預測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續48小時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時。橙色預警:預測日AQI>200持續48小時或日AQI>150持續72小時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時。紅色預警:預測日AQI>200持續72小時且日AQI>300持續24小時以上。3.2.2預警條件當預測可能出現上述重污染天氣時,應當按照空氣質量預報結果上限確定預警級別。(1)當全省6個以上相鄰的省轄市同時達到橙色或紅色預警條件時,啟動該級別的省級預警。(2)當省轄市達到重污染天氣預警級別時,事發地政府啟動本地相應級別預警。(3)當接到生態環境部、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或省環委會辦公室預警提示信息時,相關省轄市應當根據預警提示信息,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3.2.3預警發布達到省級預警條件時,預警信息由省環委會辦公室負責發布。當預測未來空氣質量可能達到相應級別預警啟動條件時,省轄市政府應當提前48小時以上發布預警信息或按照區域應急聯動要求及時啟動預警,確保應急響應措施在重污染過程發生前有效落實。發布預警信息時,應當將未來重污染天氣發生的時間、范圍、預警等級、AQI范圍及日均值予以說明。同時,明確預警啟動和預計解除時間、發布機關、應急響應措施級別等內容。各省轄市預警信息發布后應當及時報省環委會辦公室備案。3.2.4預警級別調整與解除當空氣質量改善到相應級別預警啟動標準以下,且預測將持續36小時以上時,應當降低預警級別或解除預警,并提前發布信息。當監測空氣質量已經達到重度以上污染,且預測未來24小時內不會有明顯改善時,應當根據實際污染情況及時調整到相應級別預警。當預測發生前后兩次重污染過程,但間隔時間未達到解除預警條件時,應當按一次重污染過程計算,從高級別啟動預警。當預測或監測空氣質量達到更高級別預警條件時,應當及時采取升級措施。預警調整、解除的主體及程序和預警信息發布相同。4.應急響應按照發布預警時確定的時間啟動應急響應。4.1響應分級4.1.1當發布黃色預警時,啟動Ⅲ級應急響應。4.1.2當發布橙色預警時,啟動Ⅱ級應急響應。4.1.3當發布紅色預警時,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當省級發布預警時,事發地政府應當啟動不低于省級預警級別的應急響應;已啟動紅色預警時,仍執行Ⅰ級應急響應。4.2響應措施4.2.1總體要求(1)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事發地全社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Ⅲ級、Ⅱ級、Ⅰ級預警級別減排比例分別達到10%、20%和30%以上。各地可根據本地污染物排放構成調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比例,但二者比例之和不得低于上述總體要求。(2)各地應當將應急減排清單作為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清單標準化管理,每年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定期組織開展清單修訂工作,及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建立健全清單逐級審核機制。應急減排清單包括總表、工業源清單、揚塵源清單、移動源清單、協同供暖企業清單等。工業源清單應當實現涉氣企業全覆蓋,包括電廠、供暖鍋爐房、小微涉氣企業等。揚塵源清單應當包含但不限于所有施工工地。移動源清單應當包含用車大戶清單和貨車白名單。(3)各地應當在應急減排清單中明確應急減排措施,細化落實到具體生產線、生產環節、生產設施,并將特殊時段禁止或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依法納入排污許可證,確保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在滿足減排比例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工業企業、施工工地污染排放水平、所處區域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結合國家和我省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等有關要求,合理制定差異化減排措施,對達不到總體減排比例要求的,應當加大應急減排力度;確實無法達到的,應當盡較大能力減排,在提供詳細的測算說明和清單的基礎上,可酌情降低減排比例。(4)各地原則上不對電廠、供暖鍋爐房、小微涉氣企業等采取停限產措施。在難以滿足減排要求的情況下,可按需對小微涉氣企業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對居民供暖鍋爐和當地空氣質量影響小的生活服務業采取停限產措施,防止“一刀切”停產;對重點建設項目、民生工程以及我省生態環境要素保障白名單單位和保障民生、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的工業企業,應當嚴格審批程序,納入相應應急減排清單管理,在達到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評級B級以上績效水平,確保落實環保措施要求、環保設施完善并穩定運行、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情況下,允許其進行保障任務生產,實施“以量定產”或“以熱定產”。(5)當預測將頻繁啟動橙色以上預警時,各地可提前指導行政區域內長流程鋼鐵、焦化、石灰窯、鑄造用生鐵、電解鋁、炭素、鉛鋅冶煉、水泥、燒結類磚瓦窯、建筑及衛生陶瓷、耐火材料、玻璃(平板玻璃、玻璃棉、玻璃纖維、電子玻璃,以及使用池窯的日用玻璃)、巖礦棉、玻璃鋼、煉油與石油化工、煤制氮肥、制藥、農藥、纖維素醚等生產工序不可中斷或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停產的企業,通過預先調整生產計劃,有效落實應急減排措施,也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采取區域統籌的方式,實行輪流停產、限制生產負荷等措施實現應急減排目標。(6)各地應當指導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的工業企業制定“一廠一策”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含基本情況、主要生產工藝流程、主要涉氣產排污環節及污染物排放情況(含運輸車輛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情況),并載明不同級別預警下的應急減排措施,明確具體停產的生產線、工藝環節和各類減排措施的關鍵性指標(如天然氣用量、用電量等)、應急準備時間,具體減排工序責任人及聯系方式等,做到“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施工工地及重污染預警期間實施全廠、整條生產線停產、輪流停產或簡易工序的工業企業可只制定公示牌,置于施工工地和工業企業入廠明顯位置。施工工地公示牌內容包含項目名稱、項目類型、項目地址、項目負責人及聯系方式、應急減排責任人及聯系方式以及不同預警期間應急措施;工業企業公示牌包含企業名稱、所屬縣(市、區)、行業類型、績效等級、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聯系方式、應急減排責任人及聯系方式、監督人及聯系方式以及不同預警期間應急措施。4.2.2Ⅲ級響應措施發布預警信息后,事發地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和相關企業進入應急響應狀態,并采取相應級別的響應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健康防護措施。事發地宣傳、廣電部門負責督導、協調報社、廣播電視臺、電信運營企業等在重污染天氣區域發布以下健康防護警示:兒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易感人群留在室內,確需外出的需要采取防護措施;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如不可避免,建議采取防護措施。事發地教育部門負責督導已安裝空氣凈化裝置的幼兒園、中小學及時開啟空氣凈化裝置,組織中小學、幼兒園停止室外課程及活動。事發地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督導醫療機構增設相關疾病門診、急診,增加醫護人員。(2)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事發地宣傳、廣電部門負責督導、協調報社、廣播電視臺、電信運營企業等在重污染天氣區域發布以下建議信息:倡導公眾綠色消費,單位和公眾盡量減少含揮發性有機物的涂料、油漆、溶劑等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倡導公眾綠色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電動汽車等出行,駐車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倡導公眾綠色生活,減少能源消耗。(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督導落實以下措施:工業源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負責督導工業企業按照“一廠一策”要求,采取降低生產負荷、停產、加強污染治理、大宗物料錯峰運輸等措施,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加大燃煤發電企業監管力度,確保達標排放;增加對重點大氣污染源的執法檢查頻次,督促其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高效運轉、嚴格落實減排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嚴格督導相關企業落實季節性調控生產措施。電力部門負責嚴格管控企業電力調度。揚塵源減排措施。礦山、砂石料廠、石材廠、石板廠等停止露天作業;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業(包括停止建筑拆除、土石方開挖、回填、場內倒運、摻拌石灰、混凝土剔鑿等作業,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溝開挖作業);建筑垃圾清運車輛、渣土運輸車和砂石運輸車輛禁止上路行駛(涉及重點建設項目、民生工程、應急搶險施工以及我省生態環境要素保障白名單單位保障的運輸車輛,由各地制定相應政策),開挖土石方的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停止作業。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在日常道路保潔頻次的基礎上,增加清掃、灑水、噴霧等作業頻次(冰凍期結合當地實際執行)。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加強交通工程施工和公路運輸監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公路揚塵污染。自然資源部門負責督促露天礦山停止開采、運輸、修復等產生揚塵的生產活動。水利部門負責水利工程施工場地揚塵控制。省政府及當地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民生工程、應急搶險施工以及我省生態環境要素保障白名單單位等根據需要可繼續作業,但應當嚴格落實《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及道路揚塵污染防治差異化評價標準》相應揚塵污染防治標準要求,裸露場地全部苫蓋,增加灑水降塵頻次,確保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移動源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運輸車輛減排措施。城市和縣城建成區、機場、港口、鐵路貨場、物流園區和工礦企業等重點使用場所內禁止使用不滿足Ⅲ類限值要求和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原則上,除城市運行保障車輛和執行任務特種車輛外,城市和縣城建成區內禁止重型和中型柴油貨車、低速載貨汽車和拖拉機通行。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依照當地政府發布的車輛禁限行通告,對闖禁行的交通違法行為予以查處,引導過境車輛避開主城區行駛。其他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采取禁止露天焚燒、餐飲油煙管控、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停止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施工作業等其他減排措施。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嚴格落實禁止農作物秸稈焚燒措施。城市管理部門負責嚴格落實禁止樹葉、垃圾露天焚燒措施,加強餐飲油煙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監管。應急、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負責嚴格落實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監督管理有關規定。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督導室外噴涂、粉刷、切割、焊接等涉氣環節停止作業。4.2.3Ⅱ級響應措施在落實Ⅲ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措施:工業源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督導燃煤發電企業加大優質煤使用比例。省電力公司負責按照應急預案要求,統籌調節應急響應區域或重點區域燃煤發電企業發電負荷,實施燃煤發電企業分區域、分階段輪流限制發電措施。移動源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運輸車輛減排措施。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增加公共交通運輸運力,保障市民出行,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政府購買公交企業服務方式減免公交乘車費用。其他減排措施。在落實Ⅲ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氣象部門負責根據氣象條件采取可行的氣象干預措施。4.2.4Ⅰ級響應措施在落實Ⅱ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如下措施:(1)健康防護措施。事發地教育部門可根據實際污染濃度(日AQI達到500時)指導有條件的幼兒園、中小學校停課,并合理安排停課期間學生的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2)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督導落實以下措施:工業源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移動源減排措施。事發地政府應當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落實運輸車輛減排措施;實施更加嚴格的機動車禁限行措施,特殊公共保障車輛除外。4.3省級響應當達到省級預警條件時,省環委會辦公室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信息,向事發地政府、各成員單位下達啟動預警和應急響應指令。同時,采取以下措施:4.3.1省級Ⅱ級響應(1)省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安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負有強制性減排監管或督導職責的單位,向事發地派出本系統專項工作督導組,按照職責分工,督導檢查事發地應對重污染天氣工作開展情況,每日對督導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報省環委會辦公室。(2)每日召集有關部門人員、專家,對事發地應急響應措施落實情況、重污染天氣趨勢以及事發地與周邊相鄰區域之間可能造成的相互影響進行分析、研究、評估,指導事發地采取更加具體的應急響應措施。(3)及時向生態環境部報告有關情況。4.3.2省級Ⅰ級響應在省級Ⅱ級響應的基礎上,省環委會辦公室派出綜合督察組,督察事發地政府落實各項應急響應措施和省直各相關單位專項督導組工作開展情況。4.4事發區域周邊地區響應措施啟動省級預警響應時,事發地周邊其他市級政府應當根據省環委會辦公室指令,采取相應減排措施,各督導組要加大對施工揚塵控制、渣土車遺撒治理、企業停限產、車輛限行等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力度,并上報責任落實情況。4.5信息公開4.5.1信息公開內容。信息公開內容應當包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重污染天氣可能持續的時間、潛在的危害及防范建議、應急工作進展情況等。4.5.2信息公開形式。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移動通訊等途徑以信息發布、科普宣傳、情況通報、專家訪談等形式向社會公布。4.5.3信息公開組織。省環委會辦公室負責重污染天氣應急信息公開的指導協調,各省轄市負責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信息公開,各級宣傳部門負責新聞宣傳和輿情引導處置。4.6信息報告各省轄市應當每日通過省污染天氣信息管理系統向省環委會辦公室報送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信息,內容包括發生重污染天氣城市的預警啟動時間、級別、主要污染物、采取的應急措施、預警信息發布情況、督導檢查情況等內容。4.7響應終止預警解除即響應終止。省級響應終止由省環委會辦公室按程序下達指令,事發地政府應當根據指令,結合當地重污染天氣實際下達本級響應終止指令。5.總結評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應當及時對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進行總結評估,并建立檔案管理制度。省級應急響應終止后,省環委會辦公室應當在5日內組織開展對重污染天氣原因、影響、措施落實以及啟動解除預警規范性、應對效果等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各省轄市政府應當對Ⅲ級以上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重污染天氣原因、影響、預警發布及響應情況,各有關部門、單位和企業措施落實情況、應對效果等。評估報告應當于響應終止后5日內報省環委會辦公室。各省轄市政府應當于每年5月前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開展上一年度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評估,重點評估應急預案實施情況,應急措施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成本,以及預案內容的完整性、預警規定的詳實性、響應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專項實施方案完備性等。評估結果應當于5月底前報省環委會辦公室。6.應急保障6.1預警保障各省轄市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要求和規范,加強環境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本級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平臺和預報預警平臺,不斷提高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能力。各省轄市政府、省環委會辦公室各成員單位應當建立專家隊伍,為重污染天氣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撐。6.2資金保障各級政府應當加大污染防治攻堅資金投入力度,按照規定將重污染天氣應急所需資金列入預算,為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及應急減排清單修編、重點行業績效分級、預測預報能力建設、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監督檢查、基礎設施建設、應急技術支持等工作提供經費保障。6.3溝通保障各省轄市政府、省環委會辦公室各成員單位應當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通信保障機制,明確重污染天氣應急負責人和聯絡員,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確保應急信息和指令及時有效傳達。6.4其他保障各省轄市政府、省環委會辦公室各成員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及其他相關專項預案要求,組織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練,提高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水平;以增強公眾防范意識、提高公眾自救能力為目標,開展應對重污染天氣宣傳、教育等工作。7.監督問責省環委會辦公室指導和協調各省轄市政府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成員單位及相關縣(市、區)政府,由有權機關依規依紀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及人員責任。對應急響應期間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企業,依法責令停止生產,除予以經濟處罰外,依法追究企業法定代表人法律責任。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應急減排措施執行不到位(含弄虛作假,逃避減排責任)或未達到相應績效分級要求的,按相關程序進行降級處理。對超出允許生產經營范圍或超標排放的保障類企業,不符合綠色施工相關要求的保障類工程,移出保障類清單。8.附則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豫政辦〔2019〕56號)同時廢止。附件: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單位及職責附件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單位及職責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由省環委會辦公室成員單位負責,各單位按照責任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單位職責如下:1.省委宣傳部負責全省重污染天氣應對的宣傳報道工作。根據政府有關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組織新聞媒體做好報道工作。2.省發展改革委負責重污染天氣期間電力調度、保障工作,制定全省統調燃煤發電企業電力調度應急方案,并對方案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3.省教育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教育部門制定重污染天氣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減少戶外活動及停課實施方案,并督導事發地落實。4.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指導工業企業開展綠色化改造工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組織實施季節性生產調控措施并監督檢查落實情況。5.省公安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公安部門按照各地政府發布的車輛禁限行通告,依法落實禁限行措施,依據部門分工負責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的監督管理工作。6.省財政廳負責統籌保障省級重污染天氣處置工作所需經費,指導督促市、縣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為重污染天氣處置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并做好資金使用績效管理工作。7.省自然資源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自然資源部門制定非煤礦山開采、運輸、修復等過程中的揚塵控制實施方案,并督導事發地落實。8.省生態環境廳負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測,會同省氣象局開展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提出預警建議,并按照程序發布預警信息;督促各省轄市生態環境部門制定重污染天氣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執法檢查方案,并督導事發地落實;督促指導各省轄市政府編制并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依據部門分工負責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的監督管理工作。9.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相關部門制定重污染天氣建筑施工工地、城市道路揚塵控制和施工工地工程機械管控以及禁止城市違規露天焚燒、違章占道經營燒烤實施方案,并督導事發地落實。10.省交通運輸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交通運輸部門制定重污染天氣交通運力應急保障和國省干線公路、高速公路施工等揚塵控制實施方案,并督導事發地落實;依據部門分工負責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的監督管理工作。11.省水利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水利部門制定重污染天氣水利工程施工場地揚塵控制實施方案,并督導事發地落實。12.省農業農村廳負責督促各省轄市農業農村部門制定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實施方案,并督導各地落實。13.省衛生健康委負責督促各省轄市衛生健康部門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診療措施,并督導事發地落實;配合宣傳部門做好健康預防知識普及工作。14.省應急廳負責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組織協調公安、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涉煙花爆竹非法行為。15.省廣電局負責指導、協調各省轄市廣播電視媒體重污染天氣預防、控制措施宣傳報道工作。16.省通信管理局負責根據省直相關部門制定的重污染天氣預防、控制措施的宣傳報道工作實施方案,督導協調電信運營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及時向社會公眾發送相關預警信息。17.省氣象局負責督促各省轄市氣象部門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等級分析預報,配合生態環境部門做好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空氣質量預報聯合發布工作,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18.省電力公司負責管控企業用電量監測和電力調度工作,積極配合事發地政府在確保安全條件下采取相應停限電措施。

more

12...34567...2829 共281條 29頁,到第 確定

全國服務熱線:

181-3792-9298

聯系電話:18137929298 / 17395951977

固定電話:0379-63931977

郵箱:lysjhb@126.com

網址:http://m.lcsrms.org.cn/

公司地址:洛陽市老城區老310國道老戰友物流西200米

手機了解更多

手機了解更多

微信關注我們

微信關注我們

Copyright ? 洛陽水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8006930號-1 豫公網安備 41030202000201號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