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作戰圖初步繪就
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確定具體戰役,集中優勢兵力,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確保3年取得更大成效。環境保護部對今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階段目標已經順利實現,接下來的藍天保衛戰如何開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圍繞“四個明顯”治理大氣污染
新的一年,中央提出下一步治氣工作要圍繞“四個明顯”展開,即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這也是制定三年計劃的目標所在。
“四個明顯”為下一步大氣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科學家柴發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大氣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但挑戰依然艱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過程應對仍需重視,尤其是中部省份大氣污染防治壓力仍然較大。
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達標的僅占29%,其中98個達標城市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廣西、廣東及福建省,基本為我國南方地區及沿海城市,240個不達標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成渝等區域。
“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區域大氣容量小、地形地貌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工業企業呈粗放式發展、企業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區域污染排放強度高等。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其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水平約為全國平均排放強度的3倍~5倍。”柴發合說。
每個地區的特點不一樣,打法戰術也不一樣
除了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等地區之外,汾渭平原、成渝地區將成為未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
每個地區的特點不一樣,打法戰術也不一樣。例如,汾渭平原和成渝地區受地理條件***,大氣污染物擴散條件不好,燃煤使用量大。汾渭平原還顯著受揚塵和生物質燃燒排放影響,這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有明顯區別。而川渝盆地“散亂污”企業多、空間分布面廣、不同地區污染來源也不同。
同時,汾渭平原、川渝盆地、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區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治理經驗,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是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
國家環境保護大氣復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書肖對記者說:“汾渭平原的大氣污染立體監測、污染源排放清單和動態源解析等工作仍很欠缺,環保部門宏觀調控能力和環保科技支撐能力不足。川渝盆地內監測網絡布設不完善,就四川省而言,其4個超級站全部位于成都,導致對盆地內不同地區的污染特征和成因了解不足。”
對此,王書肖建議,應盡快在這些地區開展系統的污染源排放清單、污染特征觀測、區域傳輸等相關研究,加強區域一體化的大氣污染立體監測網絡建設、動態污染源清單編制和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
“這些地區各具特色,治污路線不能完全照搬,但可以借鑒京津冀地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服務與監管模式,‘量身定制’大氣污染防治方案。”王書***調。
要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
環境保護部提出,打贏藍天保衛戰,要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2017年京津冀空氣質量好轉,散煤治理功不可沒,使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下降了20%左右。藍天保衛戰要取得勝利,散煤治理依然是重點。
《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中明確要求,“2+26”重點城市到2019年清潔取暖率要達到90%以上,縣城和城鄉接合部達到7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40%以上。柴發合說,2018年雙替代400萬戶的重點區域仍以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為主,除了雙替代取得較好效果的12個試點城市外,其他城市也要逐步有序***推行雙替代工作。據了解,2018年,北京計劃完成450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基本實現全市平原地區“無煤化”。
整治“散亂污”企業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必要措施。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取締散亂污企業6.2萬多家,主要污染物減排明顯。2018年北京力爭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河北也對清理“散亂污”企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加大清理整治力度。
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3月1日起***實行,與污染物排放國家標準對比,國家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提出更高更嚴格的排放要求。這意味著,三年作戰計劃的前奏戰已經打響。
柴發合說,接下來,要繼續堅持問題導向,把穩固“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成果和高架源穩定達標排放作為堅守陣地,把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峰生產作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氣妥善應對作為重要突破口,加強聯防聯控,嚴格執法監管,強化督察問責,將之前大氣污染防治好的經驗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